首页
解决方案
经典案例
资源中心
关于我们
4009-612-812
搜索
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 > 资源中心 > 干货分享 > 详情

教育部力推康养专业,这三类医疗机构将逆势崛起!

近日,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《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》,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布局急需紧缺专业,支持高校瞄准护理康养等现代服务业布局相关专业,这无疑说明康养产业已然进入专业人才培育快车道,也说明康养类医疗机构的发展前景无比广阔。 


1.政策红利爆发:康养类医疗机构迎来"黄金三角"支撑


  • 人才供给井喷

随着高校加大对康养专业的布局,未来几年将有大量经过系统学习的专业人才涌入市场。这些人才在康养知识、护理技能、康复治疗技术等方面接受过专业教育,能为康养类医疗机构提供新鲜血液。

同时,在政策的推送下,这些专业人才将更符合诊所需求,无论是基础的健康管理师,还是康复治疗师或是专业护理人员,都可以满足康复类医疗机构各类岗位需求,提升整体服务能力。


  • 行业关注度与认可度提升

教育部对康养专业的重视,势必引发社会各界对康养行业的广泛关注。这种关注度的提升,一方面会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到康养领域,为康养诊所的扩张、设备更新、技术引进等提供资金支持。另一方面,也会使民众对康养服务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,更愿意尝试并选择康养诊类提供的服务,如中医康养调理、慢性病康复管理等,从而拓展康养类医疗机构的客源市场。


  • 促进产业上下游资源整合

康养类医疗机构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,将受益于上下游资源的整合。在供应端,与医疗设备制造商、药品供应商等的合作将更加紧密,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取先进的康养设备与优质药品。例如,一些高校可能与企业联合研发适合康养类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小型、便捷式康复设备,可以应用于实际服务中。在需求端,与养老机构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合作机会增多,可通过联合开展康养项目、转诊服务等,拓展业务范围,形成更完善的康养服务生态。


2.三类康养类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


  • 社区健康管家型:15分钟生活圈的健康枢纽

社区健康管家型医疗机构将自身精准定位为15分钟生活圈内的健康枢纽,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全方位、近距离的健康服务。它们积极与居委会展开深度合作,为社区居民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。通过定期开展免费的健康筛查活动,及时发现居民潜在的健康问题。还可以为社区内老年人打造“银发健康角”,提供代煎药,上门护理等贴心服务。


  • 专科特色诊所型:精准聚焦,攻克健康难题

专科特色诊所型医疗机构专注于睡眠障碍、体重管理、疼痛康复等特定领域,深入挖掘患者需求。

在治疗方法上,可以研发“中医外治+营养干预”组合疗法,综合调理患者身体。还可以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出“管理效果险”,若患者通过治疗达到既定效果,即可返还保费,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。数据显示,失眠调理门诊的客单价相较传统诊所高出40%,体现出专科特色服务的高附加值。随着人们对健康品质要求的提高,此类专科特色诊所将凭借其专业性和创新性,吸引更多患者,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大。


  • 智慧康养平台型:科技赋能,开启康养新时代

智慧康养平台型医疗机构依托强大的技术架构,可以实现患者在线问诊以及药品配送服务,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。通过部署智能康复设备,如外骨骼机器人等,为康复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治疗手段。构建区域医养数据中台,整合各方数据资源,为医疗决策提供有力支持。

在盈利模式上,与设备厂商合作进行设备租赁分成,通过向保险、药企等机构出售健康数据增值服务获取收益,同时收取远程会诊技术服务费。随着5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,智慧康养平台的功能将愈发强大,能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,盈利空间也将进一步拓展。


当政策东风遇上银发浪潮,康养类医疗机构正站在时代风口,只要把握好方向,积极探索发展路径,定能在这片充满潜力的市场中蓬勃发展,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康养服务。


最后,如果您的诊所需要一款集线上预约、客户管理、线上商城、进销存管理、营销管理、微信服务、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诊所管理系统,欢迎随时联系。

标签: 医疗信息化
关注我们
关注康博嘉微信公众号

获取营销干货和最新活动资讯

4009-612-8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