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疗保障体系不断革新的进程中,一个重大变化正悄然来临——医保局要和医院直接 “算账” 了。这一变革不仅关乎医疗机构、药品企业和商业保险公司,更与广大民众的就医体验和医疗保障息息相关。
上周,安徽合肥举行了“医保数据定向发布” 活动,在发布会上,医保局发布了医保基金收支,DRG等工作数据。除此之外,还着重通报了“三结算”——即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、对药品企业直接结算、对商保公司同步结算的最新情况。
这一系列动作意味着,2025年医保支付模式将迎来巨大变革。
1.“三结算”指的是什么?
医保中的 “三结算” 指的是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、对药品企业直接结算、对商保公司同步结算。这一结算体系旨在优化医保支付流程,提升各方资金流转效率,是医保支付模式的重要变革。
这一体系的搭建,早在去年就已经提上了日程。从24年11月的多地调研、到12月的明确工作内容、再到今年发布的《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》这一具体规划,“三结算”的推动力度非常大。
在这场医保支付改革浪潮中,安徽省走在前列。从政策发布开始,安徽省就率先开启相关试点工作,不到两个月就实现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模式全省统一上线。
在医保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方面,江西、海南等省份也不甘落后。去年12月,江西省实现了医保基金直接结算政策对集采药品耗材、国谈药的全覆盖。海南截至 2025 年 1 月 7 日,全省各级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已完成拨付医药企业医药货款 15396 万元,企业医药货款平均回款周期从一年大幅缩短至 30 天。
在同步结算方面,上海市于 2024 年 6 月首次召开医保商保同步结算推进会,并在 9 月底完成了第一批 12 家医院的平台上线工作。
2.“三结算”的具体规则是?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?
以往,医保对医疗机构的结算主要是后付制。举个例子,医院需要先对出院患者的医保报销部分进行月度汇总,然后在次月15日前提交医保支付申请;医保部门会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和拨付。也就是说,一般一笔医保结算的费用,要在患者出院后两个月左右才能到达医院账户,这还不算遇见异常结算的情况。
这种方式给医院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垫付压力,增加了医院的运行周转成本;同时,也导致一部分医保基金长期趴在银行账户上,基金周转效益低下。而此次医保对医院即时结算改革,将极大缓解医院的资金压力,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除了医疗机构,药品与药企的直接结算也将对药械企业的资金回流产生积极影响。长期以来,回款周期过长一直是药械企业面临的资金负担痛点。根据商务部发布的《2023 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》,2023 年医疗机构应收账款回款天数平均为 152 天,比 2022 年增加了 2 天。医疗机构拖欠药品批发企业货款的问题持续存在,使得药品批发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财务费用负担日益加重。而如今,医保 “直接结算” 模式已在多地取得显著成效,天津、山东、福建、江西、内蒙古、湖南等多地纷纷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模式,部分地区的回款周期已从 6 个月缩短至 30 天。
医保支付模式的这一重大变革,是医疗保障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。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,减轻医疗机构和药械企业的资金压力,还将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医疗服务。随着 “三结算” 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,我们有理由期待,医疗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,医疗服务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我们专注于智慧医院建设,为医院提供一站式智慧医疗HIS解决方案,智慧管理HRP解决方案、智慧服务HCRM解决方案,如果您有相关需求,欢迎随时联系~
获取营销干货和最新活动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