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解决方案
经典案例
资源中心
关于我们
4009-612-812
搜索
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 > 企业新闻 > 详情

医疗保障法草案通过!医疗机构必须关注的七大合规要点

2025 年 4 月 27 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障(草案)》(以下简称《医保法》),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正式开启法治化新阶段。这部法律不仅为全民健康筑牢坚实的制度根基,更对医疗机构提出了全方位、穿透式的严格监管要求。随着新法即将落地实施,医疗机构究竟该如何有效应对?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。


1.医保基金监管:从被动应对到智能精准防控


《医保法》将医保基金安全放在首要位置,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覆盖全链条的风险防控机制。


动态监控实现全面覆盖:所有定点医疗机构都需接入国家医保智能监控系统,诊疗行为、处方开具、费用结算等数据要做到实时上传。该系统借助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,能够自动识别诸如 “超适应证用药”“诱导住院”“虚假诊疗”等违规行为,一旦发现,相关费用将直接被拒付。


信用评价关乎生存发展: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都将被纳入医保信用评价体系。若存在伪造病历、串换药品等违规行为,除了面临高额罚款外,还可能遭遇暂停或终止医保支付资格的严厉处罚。以北京市试点的“驾照式记分”为例,年度记满12分者将被剥夺医保服务资格1-3年。


基金使用走向透明公开: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需要定期向社会公示,主动接受公众监督。法律明确禁止将个人自费费用、养生保健等非医保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。


合规建议:医疗机构应加快升级信息化系统,建立健全医保费用审核内控机制,定期开展数据自查自纠工作,避免出现“技术性违规”。


2.定点管理:协议并非绝对保障,违规必受严惩


尽管在2015年医保定点行政审批已被取消,但《医保法》进一步强化了协议管理的效力,这意味着定点资质不再是“一劳永逸”的“铁饭碗”。


准入与退出机制动态化:医疗机构想要申请定点,必须满足设备、人员、管理等多个维度的严格标准,并且每年都要接受复审。例如,枣庄市医保局曾明确列出“十不准”禁令,严禁虚构医药服务、挂名住院等行为,一旦违反,将直接取消定点资格。


服务范围界定严格清晰:只有定点机构能够为参保人提供医保结算服务,严禁为非定点机构代刷医保卡。违规者将被处以骗取金额2-5倍的罚款,情节严重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
跨区域监管协同发力:国家医保风险调剂金机制建立后,异地就医数据将实现全国联网,地方保护主义再也无法成为违规行为的“避风港”。


典型案例:某民营医院因“虚假住院” 套取医保基金,被智能监控系统精准发现,最终被处以 500 万元罚款,并被吊销定点资格。


3.医药价格:从暗箱操作到阳光透明


价格透明化是《医保法》的核心改革方向之一,医疗机构在这方面面临着三重严格约束。


分级定价机制科学合理:公立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执行政府指导价,特需服务则实行市场调节价,但都需要提前报备并进行公示。非公立医疗机构虽然可以自主定价,但必须接受医保部门的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。


耗材集采要求刚性执行:公立医院必须加入药品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,严禁进行线下采购。国家医保局会定期开展医药成本价格调查,违规者将被纳入失信名单。


费用清单明细清晰可查:患者就诊时,医疗机构需要实时提供药品、耗材及服务价格明细,坚决杜绝“模糊收费”现象。


应对策略:建议医院设立专门的价格管理专员,及时动态更新公示信息,充分利用 DRG/DIP 付费改革来优化成本结构。


4.医疗文书:病历成为重要法律证据,篡改代价巨大


《医保法》将病历管理提升到了法律层面,对医疗机构提出了严格要求。


全程留痕确保可追溯:急诊抢救若未能及时记录病历,需在 24 小时内补全,并详细标注原因。电子病历必须采用可靠的电子签名,防止被篡改。


真实性保障不容忽视:伪造医疗文书、票据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,将被处以骗取金额2-5倍的罚款,相关医务人员还可能面临执业资格暂停的处罚。


患者知情权必须保障:在实施手术、特殊检查等高风险诊疗前,必须取得患者或家属的书面同意。在紧急情况下,未经同意实施的医疗措施,需经机构负责人批准,并详细记录在案。


风险提示:某三甲医院曾因手术同意书缺失关键风险告知,最终被判承担80%的医疗事故责任。


5.长期护理与生育保险:新领域带来新责任


《医保法》首次将长期护理保险、生育保险纳入法律框架。


长期护理服务规范有序:医疗机构如果提供失能人员护理服务,必须符合国家护理标准,并定期接受能力评估。护理费用虽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,但需要严格区分基本护理与增值服务。


生育保险实现全面覆盖:用人单位必须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,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收治参保产妇,并且要按照协议价格提供服务。


政策红利:符合资质的民营护理机构可以申请成为长护险定点单位,从而抢占老龄化市场的发展先机。


6.风险防控:从事后补救到全程防范


法律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 “双机制”。


事前预警提前介入:二级以上医院需要接入医保智能监控事前提醒系统,对超量开药、重复检查等行为进行实时弹窗警示。


事中干预及时有效:开展高风险诊疗时,必须提前制定应急预案。例如,手术室要配备齐全的突发抢救设备,并定期进行演练。


事后追溯严格审查:医保部门将联合卫健、药监等部门开展跨领域抽查,重点检查高值耗材使用、互联网诊疗等关键环节。


创新实践:上海市某医院引入AI处方审核系统后,违规处方拦截率大幅提升至93%。


7.普法与合规文化:守法意识成为核心竞争力


《医保法》强调“法治与宣教并重”,医疗机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。


全员培训提升素养:每年开展医保法规、诊疗规范、职业道德培训,重点岗位人员必须通过合规考核。


患者教育减少纠纷:通过宣传栏、告知书等多种形式,向患者普及医保政策,降低因误解引发纠纷的可能性。


举报机制共建共治:设立内部监督热线,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举报违规行为,共同构建 “共建共治” 的良好生态。


长远视角:合规投入并非单纯的成本,而是宝贵的品牌资产。某连锁民营医院就因为保持零违规记录,被医保部门优先纳入 DRG 付费试点,利润率提升了 8%。


《医保法》的出台,既是严格的监管约束,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。对于规范经营的医疗机构来说,这部法律将有效清除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不良市场乱象,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;而对于依赖灰色利益的机构而言,则意味着生死考验的到来。只有主动拥抱合规,将法治基因深度融入管理体系,医疗机构才能在万亿健康市场中稳健前行,实现长远发展。


关于我们

我们是为广大医疗机构提供智慧医疗系统的服务商,如果贵医院需要智慧医疗HIS系统、智慧管理HRP系统、智慧运营HCRM系统,欢迎您随时沟通~


关注我们
关注康博嘉微信公众号

获取营销干货和最新活动资讯

4009-612-812